梅城老城区以名人命名的街道
梅州老城区有九条街道是以历史名人命名的,据有关史料简介如下:
(一)义化路:为纪念南朝乡贤程旼。程旼,南朝宋齐间坝头(今平远)人,是有文化的隐士,人称“程处士”。他常以道义教化人民,为民众排难解纷,深受群众崇敬,德高望重,至年高九十余岁病逝。人们有事不投政府,而愿投诉程旼。后在南朝齐中兴元年(公元502年),从海阳县分置新县时,后人为纪念他,将县名定为“程乡县”,宋改为“梅州”,后人便将州衙门口一条街称为“义化路”,以纪念程旼以“道义化民”之德。这便是老县政府门口至南门的“义化路”。(程乡县:原包括今梅县、平远、蕉岭三县和梅江区及丰顺北部)。
(二)元城路:为纪念北宋谏议大夫刘元城。刘元城,讳安世,字器之。河北元城(今大名)人。他铁面无私,敢于直谏皇帝,因此得罪奸佞,被谪迁梅州。苏东坡称其为“真铁汉”。在梅州期间,他倡办教育,开梅州文教之先河。梅州人为纪念他,在北门城楼建“铁汉楼”以崇祀,后又将今仲元西中段至北门的一条街称为“元城路”。
(三)凌风路:为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文天祥,江西吉安人,状元出身,宋末丞相,宋末起兵勤王,曾率兵收复梅州。后与元兵转战于赣闽粤三省边区。后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被解送“元大都”(今北京),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被元兵杀于柴市。他在狱中曾写下许多诗,其中《咏梅州》集句中有“楼阁凌风迥,孤城隐雾深”。梅州人为纪念他,将梅州南门沿江一条街命名为“凌风路”。因这条街最长,后来又以南门为界,将西向至十字街段称为“凌风西路”;将东向至东桥(梅江桥北端)段称为“凌风东路”,并将南门城楼改称为“凌风楼”。
(四)文保路:为纪念明代建城有功的叶文保。叶文保,梅城人,殷富之家。明洪武初,因古梅州城(原北宋所修城)年久失修,坍塌过半,政府为避寇乱,拟倡修城,但无能为力,时叶文保带头捐献巨资,并动员民众协助,终把城墙修复。其中,叶所捐资足可建一半之城墙,深受官府及民众赞赏,被誉为“叶半城”。后人为纪念他,将北门一条街命名为“文保街”。
(五)中山路: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字逸仙,香山(今中山)县人,祖籍原属长乐(今五华)忠坝公馆村。永安(今紫金)建县时,忠坝划给永安。后人为纪念他,将今十字街口西至今平安桥一条街称为“中山路”。
(六)仲元路:为纪念辛亥革命著名将领邓仲元。邓仲元,原名士元,又字邓铿,梅县丙村人。幼随父到惠阳读书,长大后跟随孙中山革命,南征北战,屡立大功,任广东军政府参谋长等职,1922年被反动派暗杀。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追赠为陆军上将,并为亲书墓碣,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后人为纪念他,将老县政府门口横街命名为“仲元路”。因此街道较长,后以县政府门口为界,西向至中山路止称为“仲元西路”;东向至泰康路止称为“仲元东路”。
(七)生才路: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温生才。温生才,梅县丙村人。先在南洋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革命。清宣统三年(1911年)回国,抵广州后接受革命党组织刺杀清廷水师提督李准的任务。3月10日误将清将孚琦为李准,将其击毙,但温生才亦被孚琦的卫兵击伤被俘,温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后人为纪念他,将梅城一条街命名为“生才路”。(此街属现时何处,不明,待考)。
(八)辅廷路: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辅廷。饶辅廷,字竞夫,梅县松口人。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牺牲,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后人为纪念他,将程江桥头至中华路交界止命名为“辅廷路”。
(九)周增路: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周增。周增,字能益,梅县松口人。后人为纪念他,将仲元东路末横街(今梅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后面)一段路命名为“周增路”。
上述9条街所命名纪念之人,都是值得人们学习、尊敬的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