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政协要闻>

我市建设26个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助推“百千万工程”

倾情履职在一线 各展所长助振兴

更新时间:2025-02-22 作者:梅州政协 点击:234

在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全市各级政协组织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以“头号力度”服务“百千万工程”,市县政协联动创新建立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委员实践基地),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凝共识、集众智、聚合力,以实干担当彰显政协情怀……2024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19个市县政协委员实践基地建设,新开辟7个委员实践基地,引导委员在种猪繁殖、南药种植、民宿经营等项目投资超过7.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约2.8万人。

搭平台 建品牌

把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拓宽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广泛凝聚各界共识和力量,助力我市“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市政协审时度势、勇于创新,采取市、县政协联动,积极探索建立委员实践基地。

市政协党组对委员实践基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协主席杨朝晖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并亲自为梅县区首批委员实践基地挂牌揭幕。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方案(试行)》,并印发《关于组织动员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的通知》。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各县(市、区)的委员实践基地,开展调研指导。各县(市、区)政协也精心谋划选点,将委员实践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有机融合,纳入年度工作一同部署推进。以2023年9月全市首批19个委员实践基地正式挂牌运行为起点,市政协采取“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思路,稳扎稳打、稳中求进,至今已建设26个委员实践基地,遍及全市8个县(市、区)广袤乡村。

委员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广大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新的平台。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各县(市、区)政协依托委员实践基地优化服务管理,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的基础,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政协理论、政策解读、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撰写等专题辅导,提高基地成员参政议政能力,引导鼓励委员们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在基地开展履职活动。

以开展搞一次调研协商、献一个良策、写一份提案、反映一件社情民意、办一件实事(或引进一个项目)的“五个一”活动为抓手,依托委员实践基地搭建调研视察、提案督办、协商式监督等履职平台,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委员实践基地逐步形成政协在基层一线协商的特色品牌。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委员在基地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71次,撰写提案132件。

集众智 聚合力

发挥优势助推“百千万工程”

政协搭舞台,委员展风采。以委员实践基地为载体,委员们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充分发挥资源丰厚、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推动绿美梅州生态建设,支持公益事业,为我市“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通过委员实践基地,市县政协进一步引导委员企业把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投向农村基层,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在丰顺县,由委员企业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实施主体的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总投资2.12亿元,有效带动了20余家村集体、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规模化开展林下食用菌及特色蔬菜等经营,拉动种植面积超1.2万亩,惠及农户超3000户,新增就业岗位超2000个,为农民增收超8000万元。在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委员企业五华县琴江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油茶林面积已达到一万多亩。该公司致力于构建多元化农业格局,常年吸纳300多名农户务工,通过“合股联营”带动周边1500多户农民参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委员实践基地是政协委员直接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平台,是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的新载体,让广大政协委员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中真正办成一批实事,做成一批好事。据悉,依托委员实践基地,市政协委员何柏俊积极发挥其文创设计团队的优势,为家乡梅县区松源镇的圩镇客厅、示范主街和“乡村文化博览馆”建设提供专业规划设计支持,助力提升乡村风貌。此外,依托委员实践基地,委员们的身影更加深入、更加常态化地活跃在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美丽圩镇建设,以及乡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当中,特别是去年一些县(区)遭遇“6·16”特大暴雨灾害后,委员们发挥所长,捐资捐物合计超过300万元,积极支持基地所在镇村救灾复产工作,用自己的善行义举为灾区群众带去希望,让群众真切感到人民政协离得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梅州日报记者 刘晓娟